甘地:印度的灵魂与和平的使者
在1947年8月15日,印度联邦宣告成立之际,制宪会议向这位被誉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伟人致以最高敬意。然而,这位伟人却因印度与巴基斯坦分治而自责,他没有能够团结起印度人民。在加尔各答,他进行了一次绝食,并在手摇纺车上从早到晚纺纱。这就是传奇般的圣雄甘地。
甘地出身于一个古老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家族受到严格反对暴力的和平主义教派影响,对杀生感到厌恶,即便是虫蚁也不愿杀害。在这样的环境下,甘地幼年时以神话中的两位圣贤为模范,一位代表诚信,一位象征牺牲。在这个等级森严、种姓界限分明的社会中,甘地说他得以有机会接受英国教育并通过法律考试,这使他意识到了社会中的不平等以及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地位屈辱。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在国外就开始了反对种族歧视斗争。当他毕业后返回印度时,不久即前往南非处理一件诉讼案,而那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火车抵达彼得玛利兹堡站时,有个欧洲白人指着包房里的黑人说:“这是臭苦力!”由于黑人的穿着是英国式样,被迫离开头等车厢。这个事件激发了甘地说:“这是我生平从未受过的侮辱,我积极非暴力行动就从这天开始。”随后,他四处传播非暴力主义思想,并谴责南非政府种族歧视法规,如限制旅行、禁止特定婚姻合法化等。直至5万名印裔参与真理力量运动,南非政府才颁布了一项历史性的改革法案。
1915年,甘地回到了印度,那是一个由无数公侯王国及土邦组成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宗教习俗和迷信制度,还有庞杂教派仪式及复杂性别制度,他们周期性狂热发作互相屠戮,最令人震惊的是称为“不可触摸”贱民约5000万,他们不得居住村中或取水,也不得进公用井,或进入特权阶级庙宇,只需喊出“不洁!不洁!”来避开他们。
甘地说欢迎贱民,将其称为“神子”,挑战禁忌连最忠实信徒也吓坏了。但多年的努力遭遇正统攻击,有群少年拦阻他乘坐汽车。他的行为引起高涨情绪,一场冲突导致22名参与者死亡,他下令撤销运动,但世界范围内理想主义者与改宗皈依的人追随他,为之尊崇如同神祗。
真纳领袖要求分割印度,使回教徒拥有独立国家巴基斯坦,而甘代激烈反对流血。他走遍四方讲爱福音试图结束恐怖骚动,但东行冲突仍持续至1947年8月15日独立当天,在大混乱中死难百万计。面临如此巨大的悲剧与失望,圣雄决定绝食止血。如果停战不能停止,他将绝食到底。这一次绝食持续数周,最终成功促成了停火。此后的几周里,在德里城爆发新一轮冲突前夕,再次进行绝食直至生命终结。
尽管受到众多尊重与崇拜,但也有人批评他的脾气急躁,不擅长合作且独断专行,以及对待家人的态度冷淡。他37岁立誓不近女色,并命令两个儿子亦然,此举疏远了4个儿子,其中一个改宗回教并患病逝世。而且对于教育问题,他坚持让孩子们接受更深入学习,同时妻子的教育则被完全忽略。这一切都体现出他的道德标准太高,以至于连亲密的人关系都难以维持。不过,当最后的一枚炸弹在黄昏祈祷会爆炸致命伤害之后,大声呼叫:“啊,是真的上帝!”
此刻,我们要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人如何成为历史上的标志?如何超越时间跨越文化,从一个角落走向世界舞台?我们可以看到,从一个普通家庭成员到国际象征,从私下的个人选择到公共事务的大局观念变化过程;可以看到一种精神力量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灵;而这些故事又怎样塑造我们的未来?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域层面,都存在着类似的挑战——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如何克服根深蒂固的问题?答案可能并不简单,它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就像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做的一样——他们为了梦想忍受痛苦,为希望付出了生命。而今天,我们是否能继续沿着这一道路前行呢?
如果你站在这里,用自己的声音去叹息那些曾经发生的事,用你的眼睛去凝视那些永恒的情感,你会发现,那些遥远的声音似乎就在耳边,那些已经逝去的声音仿佛就在耳畔。你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必须记住他们,因为只有记住才能让我们的今天更加充满希望,让我们的未来更加光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