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瑕——周朝的南征将军
姬瑕是周康王的儿子,他渴望继承父亲成康王的事业,进一步扩大周朝的疆域。昭王十六年,他亲自率领大军南下荆楚,这场远征历经唐、厉、曾和夔,最终抵达江汉地区,大获丰厚战利品,并铸造了纪念这次征服的器物。昭王十九年,他再次亲自统帅六师南攻楚国,但最终在汉水之滨不幸遇难。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昭王南巡狩未归,就在江上去世,其死讯没有向外界公布,是为了避免引起更多的不安。”《史记·齐世家》则提到桓公三十年春天,齐国伐楚时,管仲为何而发动战争,对楚成王说:“您对我们贡献包茅草却从不送达,而您的祭祀准备也不充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来问责您。而昭王南征并未返回,您应该去问他于江边。”当时的楚国曾是周朝的一部分附属国家,在西周早期,它参与了灭商战争。但随着时间推移,楚国实力逐渐增强,最终成为一个重要的大夫之一。
尽管如此,当时的楚国地位仍然低微,只能与蛮夷一起看守“燎祭”的火堆。在这个体系中,楚国仅仅是一个子男之邦,其影响力远小于其他诸侯。然而,随着时间发展,楚国迅速崛起,在南方取得显著成就,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很高影响力的方 国。这也导致它开始对中央集权下的命令表示出越来越多的地道独立性和反抗意愿。
(1)第一次南征发生在昭王十六年的夏天,那一年的秋天,由于其后续行动被认为是不成功,因此这一次行动虽然收获了一些战利品,但并没有彻底压制住 楚 的力量。
(2)第二次 南征发生在昭王十九年的夏天,却以巨大的代价结束。当时正值秋季末尾,即将北还途中的昭王因病或淹溺于汉水而逝世。此事件虽然使得 周 朝廷遭受重大损失,但是此后数百年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些损失会让 周 王朝放弃对该地区进行控制,因为即便是在穆王时代,也没有再度进行报复性的进攻。因此,可以推断出这一系列行动已经实现了稳定局势以及确保 周 政权继续存在下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