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626年的那一天,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起了震惊历史的兵变。在这个血腥的夜晚,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幸遇害,而后来者居之的结果是李世民逼迫父皇退位,以自己为帝。尽管他在兄弟间并非光明磊落,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位卓越的统治者,为唐朝带来了繁荣与昌盛。
假如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个被历史抛弃的可能性,那么如果玄武门兵变失败,李建成能够登基成为皇帝,那么唐朝未来的发展轨迹将会显著不同。让我们先从这位失意的大哥开始了解:李世民,是由高祖李渊与窦氏所生的一名继承人,与他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同母异父,是亲兄弟。在少年时期,就有道士预言:“贵人出贵子”,当他出现时,一位书生甚至评价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即使未到二十岁,也定能安邦定国。这份赞誉,使得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加以培养,这也可能是导致两兄弟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
而关于太子 李建成,他性格温顺,被视作软弱。他弟弟齐王 李元吉深知自己的存在对兄长登基构成了巨大威胁,更是一个潜心谋逆的人。但正是这种优柔寡断,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让一个才华横溢、野心勃勃的人无法实现其志向。
若真是这样的话,如果“玄武门兵变”失败,太子 李建成登上了宝座,那么唐朝内政外交都不会再有那股浩然正气,更不会有拓疆扩土的心思。而对于内政而言,即便对才能充满欣赏,他仍旧比不过那位成功者的遗憾。因此,如果换个角度看待历史,我们或许就无法见证大唐盛世辉煌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