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如何在推翻元朝的起义后登基为明朝皇帝又开始歌颂元朝的探秘明朝人物列表及简介揭开社会历史中的矛

我可以这样说:朱元璋无疑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低微出身的开国皇帝。而在元朝末年的困苦中,他家人大多因饥饿而死,他自己也走投无路才加入红巾军。按照常理,朱元璋应该对元朝怀有深仇大恨,对起义军充满赞赏。但当他成为明朝的皇帝后,却不断歌颂元朝,为忽必烈修庙,并且跪拜磕头,还公然诽谤红巾军为“草寇”、“流氓”、“盗匪”和“大逆不道”。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朱元璋登基后的表现:第一,他歌颂了元朝。在他的登基诏书和对元朝的评价中,提到过“天命所归”,认为那是一个国家强盛、民众繁荣、法度严密的时代。他甚至说:“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第二,他给予了忽必烈顶礼膜拜。在南京,即将建立明王朝时,朱 元璋还专门为忽必烈修建庙宇,并亲自下跪磕头,撰写祭文,以表达他对前任皇帝深切的缅怀。

第三,他贬低了红巾军。尽管朱 元璋曾经是红巾军的一员,但当他称帝后,就开始将其描述为“妖人”、“乱民”、“强盗”以及“大逆不道”,并声称自己只是误入其中。这一切都被详细记录在《洪武实录》中,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实。

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其实原因很简单,有两个方面:

一是为了确立合法性。古代社会强调君主的地位与合法性,因此新兴王朝要想证明自己的合法统治,就必须承认前一任王朝也是合法存在的,只是在天命结束了一段时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批评或排斥旧政权,而仅仅是在政治上的妥协和策略选择。

二是不希望激发反抗情绪。通常情况下,当一个新君上台,他们会努力区分自己与起义军之间的界限。这主要基于政治稳定与控制需要。如果新的统治者去赞扬起义,那么就可能激励更多的人起来反抗,从而威胁到他们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外,将起义力量描绘成暴力份子,可以用来教育人民不要追随这种革命行动,而应当维持现有的秩序。

最后,在《大诰》中,朱 元璋直接告诫百姓,即使面临极端贫穷也不应通过暴力手段求生,因为这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他警示人们不要因为饥饿而造反,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而这一点对于维护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因为朱 元璋同样害怕遭受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