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武门之变后的岁月里,一位曾经参与李密与窦建德起义军的魏征,出现在秦王李世民的面前。据说他曾在太子建成麾下任职,并试图劝说建成杀害秦王,但最终未能成功。当魏征被召见时,秦王质疑他的忠诚。然而,魏征坦然对质,并承认自己的过错,却也表达了如果太子听从他的建议,那些悲剧可能不会发生。
唐太宗即位后,便提拔了魏征为谏议大夫,同时也重用了一批元吉和建成手下的旧部,这引发了不满的声音,因为这些人是东宫和齐王府的人士。而宰相房玄龄向唐太宗反映这一情况,唐太宗则以“选拔贤才”来回应此事,他鼓励大臣直言无隐。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征成了唐朝的一个重要顾问。他不仅敢于直言,还能够提供周全的意见。在一次讨论历史上的明智与昏庸君主时,魏征提出:“多听各方面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话,就昏庸。”他还举例说明治理天下的君主若能采纳下情,即使亲信想蒙蔽,也难以成功。
有一次,当唐太宗读完隋炀帝文集后,对隋炀帝如何学问渊博却干出荒唐事感到困惑。魏征便指出:“光靠聪明渊博不足,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为要。”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唐太宗,使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更加谨慎地治国。
由于统一中原并非易事,而国家安定四方归服,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因此唐太宗更加注重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在这样的氛围下,大臣们开始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私下交流。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努力和直言,不断地提醒着皇帝注意危机,为国家带来了长久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