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难道载舟覆舟论这句谬误之言从未让我们反思过将社稷归于君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吗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稳定,都取决于其人民在两个层面上的认同:其一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即“这是我的国家和民族,我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其二是对国家体制的认同,这不仅仅是对体制的拥护,而且是从根本上认识到“国家的制度保护我的根本权利,因而代表了我的根本利益”。这两种认同感越强烈,稳定性就越高。在这样的国家里,即便存在经济低迷、高失业率、高犯罪率、贫富差距悬殊、官员贪腐、效率低下、丑闻等问题,但整个社会仍能保持稳定并依法有效运转。

然而,如果一个国家中人民的两个认同感都很脆弱,则大规模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就会成为可能。历史上,如苏联和南斯拉夫,就是因为这种脆弱性导致了制度崩溃和政治混乱。

孔子曾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但这种观点忽视了人民对于“舟”的重要性,并将江山社稷归之于君王,与百姓无关。这导致了一种错误的心态,即认为只有君王才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关键,而普通百姓只是被动接受这一点。

实际上,无论是否有暴君问政或明主当朝,当民众站在自己土地上的时候,他们都是臣民。而臣民们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如果能够建立一种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制度,使得人们充分地认同自己的国度,那么即使风雨交加,也不会有被摧毁之忧。

现代化给人们带来了经济独立性和知识技能自由,这些改变已经让传统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从忠孝仁义转变为平等自由独立。参与公共事务成为了每个公民不可让渡的人生责任与义务。当代发达国家尽管制度各异,但都强调广泛公民参与,这正是在不断推进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现代化已经成功地将中国引入快车道。不断扩大的公识以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所展现出的意愿,是对现行体制持久承诺的一种表现。如果这些积极倾向得到引导并继续规范,那么基于此基础上的长期治理将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