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非洲北部(今突尼斯)的迦太基城邦孕育了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汉尼拔。作为世界古代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谋略家,他的高超水平与恺撒、苏沃洛夫和拿破仑等人齐名,在全球军事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公元前247年出生于战争时期,汉尼拔继承了父亲哈米尔卡·巴卡对罗马的深仇大恨。在他率领下,迦太基人决心在伊比利亚半岛拓展势力,并将其作为进攻罗马的复仇之战跳板。至公元228年他逝世时为止,他已经成功征服当地多个部落并建立了一支忠于他的六万八千名士兵。
汉尼拔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爱戴。他善用诱饵使敌上钩,再实施出其不意攻击,以骑兵突然攻击敌人的翼侧和后方,使敌人措手不及,被动挨打,而自己掌握主动权,大量歼灭敌人。
为了迫使罗马宣战,汉尼拔首先进攻富足的萨贡姆城。萨贡姆城遭袭击后急忙求援,而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但他反而责备罗马干涉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这标志着第二次布匿战争开始。
在坎尼的一场著名战役中,尽管面对强大的敌人,但以智谋取胜是汉尼บาล最终选择。他设计了步兵半月形阵势,并利用每天中午常有强东南风的特点布阵。这一选择直到战斗打起来才能被人们理解。在风沙尘土的大作之后,一次巧妙又致命的手段导致罗马军队伤亡惨重。此外500名诈降者也从背后刺杀,将这场战斗变成了“口袋”形状,让罗馬軍隊陷入无路可退的地步,最终被歼6万余人,只有1万多逃脱。
此后的战争进入一种惰性状态,没有一位羅馬將軍能在戰場較量中勝過漢니巴爾。而無數戰役只是為漢尼巴爾增添光環。但到了扎馬戰役,由於羅馬將軍大西庇阿決心與漢尼巴爾正面交鋒並取得決定性勝利,這標誌著第二次布匿战争最后一仗结束。不久後迦太基投降,以苛刻条件存活下来。不过,即便如此,也无法掩盖對這個恐怖對手所产生的心理阴影。而最後,在长达13年的流亡之后,对这个老者的追捕终于找到了目标,不幸的是,在他们准备捉拿之前,就已自尽身死了。这篇文章探讨了如何借鉴这种千年的帝国策略来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及其帝王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情景,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时间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