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以巧媚著称。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被荐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其权势远超内外;时人谓蔡京为“公相”,他则被称作“媪相”。宣和四年,他攻辽失败,但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并自诩恢复之功。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随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后,他遭处死。
童贯少年时在宦官李宪门下,因其性情乖巧,从宫掖给事起,就善于揣度皇帝意旨,预先做出顺承之举。在杭州置金明局时,与蔡京交往益深。此后,蔡京进京任相,对童贯极力倾心推荐。他参与十次出使陕右,并熟悉五路情况与将帅才能,被推崇至极。
军至湟州,当宫中失火,宋徽宗下手谕禁止童贯出兵,却被他私藏诏令,不问休止,最终成功收复四州,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更是凭资历升迁的先例。不久,又因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迁至武康军节度使。
讨伐溪哥臧征,再次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检校司空。恃功而骄横跋扈,不拘泥朝廷决策,使得选拔将领官吏直接奏明宋徽宗,无需经过政府层级。这一行为渐渐触怒了蔡京。而他的影响力也因此日增,被拜授开府仪同三司,一时间权势达顶峰。
政和元年(1111年),被封检校太尉,再次出使契丹,有人讥讽:“用宦官为使臣,可有无能之才?”但皇上解释:“契丹听说童贯打败羌人,因此想见他,以他为使臣,是良策。”返回后,其威望更高,即再次获得大批职务,如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以及九镇统领等,而时人又称他与蔡京并肩的角色——媪相。
然而,此后的攻取西夏计划并不顺利。当刘法率部前往朔方却战死,由此引发士气低落。此间隐瞒真实战况向朝廷报捷,而不幸地导致关右地区进一步衰弱及西夏方面对抗愈发坚定,最终通过辽国介入促成双方讲和。但此举反受质疑,因为根据规定汉族不得授予熟羌人员高职,而童贬却故意提拔他们,这种政策破坏了整个军政体系,使得民心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