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以其巧媚之性闻名。起初,他担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集书画奇珍,与蔡京相互倾心。他被推荐担任西北监军,并领取枢密院事,掌握兵权二十余年,其影响力遍及朝廷和军中,被誉为“媪相”。然而,在宣和四年的攻辽失败后,他以百万贯赎回燕京等城的空壳而自许恢复功绩。
随着时间的推移,童贯的权势日益增强,他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最著名的是收复四州的胜利,这一成就使他获得了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等高位。但他的野心与骄横也逐渐显露,无视政府制度,只向宋徽宗直接奏请将领和官吏,此举引起蔡京的不满。
在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并出使契丹。他的外交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批评声称国家失去了其他有才华的人选。此后,他继续掌控枢密院事务,并统领九个镇,而当时人们将蔡京称作“公相”,童贯则被尊称为“媪相”。
尽管童贯在外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对西夏战争中的失败态度秘而不宣,同时隐瞒真实情况向朝廷报喜。在这场战争中,刘法大将阵亡,使得宋军士气低落。而且,由于他的决策导致了对汉人的土地分配问题,以及禁军逃亡者未受处罚的问题,全局性的混乱开始出现。
最终,当金兵南下时,童贿因擅长揣摩皇帝意图而受到信赖,但是在宣和七年的南逃过程中,最终遭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