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以其巧媚之性闻名。起初,他担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集书画奇珍,与蔡京相互倾心。他被推荐为西北监军、枢密院事,掌握兵权二十余年,其影响力遍及内外;时人称蔡京为“公相”,而他则被尊称为“媪相”。宣和四年,他的攻辽之举告失败,但以百万贯赎取燕京等地空城而归,并夸耀自己恢复失地的功绩。
随后,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逃至太原,再次随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后,童贯遭到处决。在他的早期生活中,他曾在宦官李宪门下学习,从做宫掖给事官开始,就展现出了预测皇帝意图的能力。宋徽宗即位后,在杭州设立金明局,童贯作为供奉官参与其中,这标志着他与蔡京的交往开始。
蔡京上任后,因童贯对陕右地区十次出使有所了解,加之熟悉当地将领的情况,对他的提拔表示支持,并成功推荐他担任监军。在一次战役中,由于收到了停战令,但童贯私自发动战斗,最终收复了四州并获得了升迁。此后的几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晋升职务,最终成为检校司空。但由于骄横跋扈,不听从政府指挥,这也引起了蔡京的不满。
政和元年(1111年),他被封为检校太尉,并出使契丹,此举引起了一些批评声浪。不过,即便如此,他仍然继续掌握朝廷内外的大权,并多次请求进驻夏国横山,此举得到朝廷批准,使得他的势力更加扩大。最终,被授予枢密院事一职,使得他的权力达到巅峰,当时人们称蔡京为“公相”,而他则被尊称为“媪相”。
然而,其在攻打西夏方面表现出了过度自信,最终导致战争失败,并通过辽人的帮助达成了讲和。这场战争中的失策加剧了国内矛盾,同时也破坏了军政制度,使得国家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