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草原上,恭帝渐渐长大,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他满了十八岁。但他毕竟不是寻常弱冠少年,而是前朝皇帝。的南宋官员降人都先后在蒙古草原上成家定居生儿育女,已届婚龄的恭帝却没有可能学别人的样子。他知道忽必烈对长大的自己非常忌惮,便自请出家。忽必烈答应了恭帝的要求,赐他一笔财物,于当年十二月派人将他送往吐蕃萨迦寺(今日喀则萨迦寺)。
和世梀,当时只有十六岁,被拥上马,“数骑驰去”,昼夜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北金山(即阿尔泰山)。就在此地,他得到了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一系王爷们的归附拥戴,一直在当地生活了十几年。在这段时间里,他迎娶了回回美人罕禄鲁氏迈来迪,并生下了儿子妥欢贴睦尔,即后来的元顺帝。
野史基本上都认为宋恭帝就是元顺帝的生父,而和世梀只不过是养父。但这个过程,说法却有好几种。第一种说法推敲起来几乎就是完全靠不住。而第二种、三种、四种、五种说法各有千秋,但缺乏确凿证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些故事是否真的发生过,或许它们仅仅是一些传说中的幻影。
然而,这些传说并非完全无意义,它们反映了一段历史上的真实情况,那就是一个帝国边缘地区诸多势力争斗和权力的转移。在这样复杂多变的情形中,每个人物都可能拥有自己的秘密,只要他们愿意,将自己的命运编织成传奇。而我们也只能站在历史的大幕前,用想象力去探索那些未曾揭开面纱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重要的问题——妥欢贴睦尔“非明宗子”的声明。这一声明,是文宗夫妇宣布的。但更有意思的是,改口坚称妥欢贴睦尔乃“明宗之长子,礼当立之”的人,正是文宗嫡后卜答失里——这个亲手炮制了妥欢贴睦尔为养子的关键人物。她为什么会推翻自己当年的说辞接回妥欢貼睦爾?这或许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