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深爱用兵,孟子以战事喻之。曾有一日,梁惠王召见孟子,自豪地说:“我在位期间,我对国家治理尽心尽力。在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的灾荒中,我将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以此保障老百姓不至于饿死。如遇河东粮食歉收,也会调运他地粮食到那里补给。我观察邻国君主,无一能及于为民至意。不过,尽管如此,邻国人口并未减少,而我的百姓数目也未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答道:“大王喜好用兵,让我以此比喻。你看,在战场上,当双方交战后,一方获胜追击敌军,而另一方士兵逃跑,有的逃得快,只跑了一百步便停下;有的逃得慢,只跑五十步便停下。这时,那些只跑五十步就停止的士兵,却嘲笑那些全程奔走的一百步士兵是懦夫,您认为这嘲笑有理吗?”
梁惠王回答说:“当然不对,他们只是没有奔到一百步而已,但这也是临阵脱逃。”
孟子进一步解释说:“大王若能理解这一点,那么您就无需希望您的国家人口超过邻国了。”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我们应当全面认识事物,不仅要看到表面,还要看到其本质和全局。那些在灾害年份忽视民生、让老百姓流离失所的君主,即使他们有其他方面的努力,也无法真正被称作爱民之君。而那些频繁动员老百姓参与战争,从而导致民不聊生的君主,也同样不能算作真正关心民生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