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典故:修筑长城牺牲了多少人
在僖宗广明元年,诗人曹松以七言绝句表达了对战争和死亡的深刻反思。他的作品《己亥岁二首》中的第二首,以“泽国江山入战图”开篇,描绘了一幅生灵涂炭、江山沦丧的景象。诗中提到,“生民何计乐樵苏”,即便是最基本的生计也难以为继。
诗人的目光穿透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他呼吁人们不要再谈论那些因封侯而流血牺牲的人们:“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成了一个代名词,指的是战争中的杀戮与牺牲,而“一将功成”的字面意义则是指军事上的胜利,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无数生命的代价。
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作者对于战争痛苦和人民遭遇的同情,也向我们展示了唐朝晚期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安史之乱后的持续动荡,以及唐末农民起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己亥岁二首》不仅是一次文学创作,更是一种历史见证,对于理解当时社会状况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