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袍,亦称花衣,以其绣有蟒纹而得名,这一服饰在古代官员的礼服中占有一席之地。据传,上绣蟒非龙,只因爪上四趾,与皇家之龙五趾不同,因此将四爪(趾)龙称为蟒。又名花衣、蟒服,它不仅限于男性,而是妇女受封诰之后也可穿着。这一特殊的名称“蟒”,专用于中国戏曲中的服装,指的是蟒袍。
此款式为齐肩圆领,大襟(右衽),阔袖(带水袖),袍长及足,袖裉下有摆衩子;周身以金或银线及彩色绒线刺绣艺术纹样。女式与男式大致相同,但也有所区别。在古代,当一个人被赐予穿戴蟒袍时,那意味着他们已达到了位极人臣的高度荣华富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蟒袍并非明代官员常见的服饰,它和飞鱼服、斗牛服一样,是皇帝特别恩赐的礼物,而且为了保持这一尊荣,便屡次申令不许随便使用这些特殊制成的衣服,如嘉靖年间就有相关禁令:“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等违禁华异服色。”
那么谁能获得这份殊荣?因为这种特定的衣服不是常规职称评定,所以没有固定的标准。不过通常情况下,这些人的贡献巨大且受到皇帝信任,他们可能是内外臣工。历史上,有学士罗复仁在洪武朝曾获赐过这样的荣耀,他据说是明代第一个获赐螭虎冠的人。而刘健、李东阳、徐阶和张居正等著名阁臣都曾得到过这样的恩宠。此外,也有记录显示,从永乐十五年开始,便有了对藩属国或者北地民族首领授予这样的恩赏,并在正统年间也有类似的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外国元首”或部落渠酋都能获得这样的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年代和不同的身份会影响到所谓“螭虎”的款式和位置。在史书中记载到的款式包括:通体纹螭的大红坐螭、大盘螭以及补子的绣螭,每种都代表不同的身份层级。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纯粹以螭作为装饰品,比如补子或贴里,更尊贵的一种则是在整个衣服上均布满了螭形纹样。
但到了晚期,如明末,其颇为泛滥甚至有人私自使用这种只应由君主恩赐的情例试件。一则趣事还记载,在嘉靖十六年,有兵部尚书张瓢朝见天子,被误认为穿上了“捕虏”,遭到责备后,他迅速辩解说自己所穿乃钦赐飞鱼甲胄,并解释其与“捕虏”相似性,此举显示即使在当时,即使高级官员也不免犯错,对于这些严格界限内外的小差错也是很容易引起误解甚至惩罚的情况。
总结来说,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直接看到那些宏伟壮丽的场景,但通过研究,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那时代人们对于权力象征的一切敬畏与追求,以及那种崇高与庄严的情感流露。在那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每一次掷出的骰子都会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拥有那最顶端宝座上的光环,以及他是否能够享受那最珍贵的地位——被允许穿戴美丽而神圣的地球化石——青蛙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