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5日至6日,盟军实施了震惊世界的诺曼底登陆行动。当时,德国人坚信盟军将在法国的勒阿弗尔或加来海峡进行大规模登陆。为了掩盖真实目标,英国海军部署了18艘小型舰船,以每小时7海里的速度向安梯福角驶去,并且在每艘船后面拖着几架低空飞行的气球,这样做是为了在敌人的雷达屏幕上造成“大量舰队回波”。然而,这种方法还不够,因为敌人的雷达侦察后会很快发现这支舰队规模有限。因此,盟军又发动12架飞机,每隔1分钟撒下一大束铝箔薄片,使得敌人误认为有一支大型护航舰队正在向法国前进。此外,还有类似的活动发生在波洛涅方向。
当盟军真正进行登陆的时候,也展开了大规模干扰雷达活动。24架盟军飞机载着铝箔薄片,在距地面1.8万英尺高空盘旋飞行,不停地干扰敌人设在瑟堡半岛的雷达站。这一网络式干扰不仅掩护了轰炸机的进攻,而且也阻止了对登陆舰队的大量侦察。
这一系列蒙蔽战术运用得非常出色。德国人确实相信勒阿弗尔和波洛涵地区是受威胁最大的区域,因此集中各种火力和探照灯保卫这些地区,并派出了大量鱼雷艇冲向海面企图拦截这支完全虚构的大型护航队。那晚,盟军从空中和海上联合进行的大规模干扰活动,使得敌人的雷达侦察兵处于混乱之中。当德国人才意识到盟军实际进攻目标时,他们才恍然大悟,这是一场巨大的骗局,但为时已晚。
这个设计巧妙的骗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干扰战的一个例子。这场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之战几乎持续了四年时间。在此期间,首先成功发明并应用这种方法的是德国人。他们曾试图使用这种方法来欺骗英国,而英国则发展出相应的手段来抵抗这些攻击,最终证明自己能够有效地模仿并破坏德国无线电通信系统,从而使其无法准确控制其战斗机。
随着战争继续进行双方都不断创新新的技术以避免对方的监视和攻击。例如,英国开发了一种可以装备轰炸机上的“鬼怪声音”设备,可以模拟德语,对付伪装成友方指令的声音,以及提供假信息给夜间战斗机驾驶员。而 德国则不得不改善它们的地面控制台,以防止被欺骗,同时开始使用20个不同的频率发送命令,以希望其中之一能穿透英国的人工雾霾障碍。
到1943年的春天,当美国、英联邦及苏联三边合作开始实施更广泛范围内的一致化策略时,其影响变得更加显著。一方面,由于美国航空技术迅速发展,它们可以制造更多用于反射体(即铝箔)散布器;另一方面,由于苏联红旗航空力量日益增强,它们能够同时对多个地点施加压力,并导致所有参与者必须调整他们的情报收集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挑战。此外,一些国家还采用了一种名为“消极环境”的策略,即通过放置金属碎片云层或其他类型的人造雾霾来阻止对远程目标或情报资产的心理操作行为,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在激烈争夺还是冷静计算情报之间,都存在一种紧张感,那就是如何平衡投入资源与取得效果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线电通信以及相关技术对于现代战争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而作为一个关键步骤,是那些早期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士兵们如何理解并利用无线电通信带来的可能性的故事,他们经历过漫长而曲折的事业过程,最终帮助改变历史走向,为我们今天所享有的许多便利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