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在城市间展开了规模宏大的空袭行动。1939年,德国对英国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持续轰炸,同时一些英国城市也成为了轰炸的目标。为报复,英国开始回击德国的城市。1942年2月,哈里斯上将被任命为英国轰炸机部队司令,他倡导实施“面积轰炸”策略,即集中破坏德国的大型都市,以同时打击军事和民用目标,并削弱敌人的士气。汉堡作为德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以及重要港口,因而成为英空军重点攻击对象。
1943年7月,英空军制定了针对汉堡的“罪恶城作战计划”。尽管汉堡拥有强大的防空力量和高效率的雷达警戒系统,但早在一年前,英方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抑制德国雷达。在此过程中,他们发明了一种干扰方法:通过飞机投放大量铝箔条,这些箔条能够反射回去搜索电波,使得雷达荧光屏上出现成千上万个微小回波,从而导致雷达失灵无法找到真正目标。这一技术被称为“反射体”,虽然当时也有人类似实验但结果相同,如同德意志工程师于1942年在波罗海沿岸所做的一样。
然而,与之相反的是,当戈林发现这一技术后,他下令禁止进一步研究,并把所有相关文件锁进保险柜。而且,他还命令加强保密工作以防止这项技术落入敌手。但是,在这段时间内,英国人继续研发并严格保密直至18个月后。这项技术最终在1943年的7月15日得到首相丘吉尔批准,在对汉堡进行攻击时使用。
7月24日夜晚,一群由电子干扰机装备的英国飞机向汉堡飞来,每隔一分钟就会释放几千束铝箔条,它们随风飘散,就像天女散花一般。当时有80个高炮中队、22个探照灯中队以及3个烟幕施放中队负责守卫着这个城市。但当他们接到敌情通报并准备战斗时,却发现自己的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成百上千架敌机。这让他们陷入混乱:“敌人正在繁殖!”“太多了!”“我不能指挥你,你自己作战吧。”由于没有地面指挥,他们只能胡乱射击。
其中79架飞机成功抵達漢堡市區,其中72架飛機對該市進行攻擊,大量建築物遭到摧毀,而其他兩架則因故未能發揮作用。隨後美國空軍於7/25至27日連續三次對漢堡進行補充性攻擊,並於8/1-2夜間再次出動。此外,在這期間內,由於缺乏對新技術應用的重視,加之過度自信與疏忽,不幸導致敵軍最終兵敗無功,而漢堡則遭受毁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