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汉高祖刘邦与诸侯、功臣之间的盟约,以杀白马为誓言,确立了一个永恒的承诺——国家之存,与功臣子孙同生共死。首条誓言强调“国以永存,施及苗裔”,意味着只要国家稳固,就保障功臣后代的爵位不受侵犯。第二条则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即任何非刘姓宗室成员不得封王;无战功的人不能成为列侯,而那些违背这一原则的人,将受到天下的共同打击。
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并防止异姓王和功臣势力威胁到他的统治,他在消灭异姓王之后,便实施了这项严苛的盟约。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家族能够长久地保有天下。
然而,在楚汉相争时期,为了打败项羽并获得胜利,刘邦不得不与其他诸侯结成联盟。在战争结束后,他又将一些勇猛战士封为诸侯,这些人包括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等。此外,还有韩信、彭越等人,他们虽然是军功卓著,但最终也遭到了削弱或是被害。
随着时间推移,此种制度逐渐失去了其最初设定的目的,最终演变成一种虚名,只剩下作为训令存在。这一制度对人才选拔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优秀人才难以得到提拔,如贾谊便因为没有军功而无法得到重用。尽管如此,大多数学者认为“白马之盟”真实存在,但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它可能是由功臣集团伪造,用来反对吕氏家族的一种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