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6月29日),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北宋末代皇帝,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南宋高宗赵构异母兄。他的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
早年的经历
赵桓原名亶,又名煊,是一位处女座历史名人。政和六年(1116年)六月,大婚太子妃为朱琏。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126年1月19日)—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当政共计1年3个多 月,使用了“靖康”这一朝号。
临危即位
宣和七年的十月,金国大军南下进攻开封时,徽宗病倒了,他写下遗诏让太子继承皇位,即使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这便是史称的“靖康之变”,也是北宋灭亡的一个关键时刻。
即位后的一系列事件
随着金军的逼近,一些辅佐大臣劝他向襄阳逃跑,而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则主张整顿军马团结民心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但最终由于不够果断和坚决,最终导致了开封失陷,这也标志着北宋结束、南Song开始的一段历史转折点。
生平中的重要事件
宣和七年的十月份,因为金兵威胁严重,被迫亲自前往金营议降,但结果被扣留。
靖康元年的十一至十二两度派遣使者求救于辽国,都未能成功。
金兵围困汴京期间,与父徽宗一起被俘,并最终被送往燕京。
在燕京,他与父亲及其他几百名官员被放逐到更远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余生直到去世。
个人生活与事业
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但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他还是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他曾与朱琏结婚,有孩子,但是这些细节并没有在正式记录中得到详细记载,因此对于他的私生活,我们了解得很少。
影响与评价
尽管他治理国家能力有限,而且他的统治期内发生了许多负面事件,如靖康之变等,但作为一个君主,他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尊敬。在一些文艺作品或文学创作中,也会提及这段历史上的人物,以此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情况或者展现出某种情感色彩。不过,由于缺乏足够的人物资料,我们对他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以及对国家发展的贡献了解得并不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