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古老的长城脚下探寻瑶族盘王节的秘密传说与习俗的守护者

在农历十月,生活在“南岭走廊”的瑶族同胞迎来一个相对轻松的季节。忙碌过春耕、夏种、秋收,现在是可以稍作休息的时候。这个辛劳后获得丰收的季节里,瑶族同胞迎来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盘王节。

为了祭祀祖先,提前几天瑶族人家就开始忙碌起来,酿酒、打扫屋子、杀鸡宰鸭,舂糍粑……祭祀当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纷纷来到盘王庙前,在族老寨老的带领下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长鼓舞,追念祖先的功德,歌颂祖先的奋斗精神。欢庆丰收,也是酬谢盘王的护佑。

早在晋代干宝《搜神记》中,就有记载了关于这段历史。而《岭外代答》则详细描述了瑶人的习俗:“每岁十月旦,将举峒于其庙前男女无夫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摇。”由此可见,这些习俗已有千年历史。

但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在瑶族心中,“盘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要过“盘王”这一传统节日?现在的人们又是怎么欢度这个传统活动?

因为没有本民族文字,所以很多文化都通过口耳相传,一代一代流转下来。在这些故事中,有关于创世和始祖的一些说法,如布洛西山和密洛陀山如何结婚并生出世界,以及他们三个女儿分别成为汉、壮和瑶三大民族等等。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讲述了一个名叫真武的人,他从海底救出了六个孩子,并教导他们狩猎,使他们学会了使用武器。他还给予他们三条铜锣,让他们用以驱赶恶兽。这就是现在所说的铜锣,即每个家庭都会有一面作为家族遗物,以保佑家族平安。

而最为广为流传的是有关真武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他们共同创造了世界,并且分配给三位女儿不同的任务。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去犁地耙田,小二女挑了一担书去读书,而小三女拿着玉米、一面铜锣到山上开荒种地,最终成为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汉、壮及瑶三个民族。

据说,每年的十月十六日,就是真武(即盤瓠)的生日,所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这一天,不仅仅是纪念始祖,更是一次全民性的团结与庆祝活动。在这一天,大人们会向小朋友们讲述起远古时期发生的事情,还会演奏音乐,让大家一起跳起舞来,用音乐与动作表达对过去辉煌时代赞美之情,同时也预祝未来的好运气和幸福生活。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仪式变得更加隆重,它不再只是简单的一个宗教仪式,而是一个凝聚力极强的地方性文化事件。它不仅让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根源,还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情感纽带,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能感受到这份深厚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