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出土的古籍中,有一部被视为菩提达摩真正思想精华的著作——《二入四行说》。这部作品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达摩的禅法思想,还影响了后世佛教徒对于修行道路的理解。
据净觉《楞伽师资记》的记载,达摩曾将自己的言行集结成一卷名为《达摩论》,而他还撰写了一部名为《释楞伽要义》的书,这两本书内容相辅相成,当时广受欢迎。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几种著作,如《少室六门集》、《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等,都反映了他的禅学思想。
达摩以“壁观”法门作为其禅法中心,这种方法强调通过静坐来达到内心清晰与平静。他所倡导的“二入四行”,即理入(理论思考)和行入(实践),是中国禅宗最核心的概念之一。
后世对达摩生平和学术传承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普遍认为他是中国禅宗初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他的弟子慧可、道育、僧副等人继承并弘扬了他的教义,使得中国佛教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历史上,关于达摩的一些故事也被流传下来,如一苇渡江、面壁九年等,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也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禅宗的一个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