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探秘盘王节的传说与习俗
在中国南岭走廊的瑶族村寨里,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那就是盘王节。这个节日不仅是瑶族人民祭祀祖先、庆祝丰收和新生活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农历十月,这个季节对于生活在“南岭走廊”的瑶族同胞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时期。在忙碌过春耕夏种秋收之后,现在已经可以稍作休息的时候了。正是在这个辛劳后获得丰收的季节里,瑶族同胞迎来了祭祀自己祖先的盛大節日——盘王節。
为了祭祀祖先,提前几天 瑶族人家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酿酒、打扫屋子、杀鸡宰鸭,舂糍粑……祭祀当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纷纷来到盘王庙前,在族老寨老的带领下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长鼓舞,追念祖先的功德,歌颂祖先奋斗精神。欢庆丰收,与神明达成默契。
早在晋代干宝《搜神记》、唐代刘禹锡《蛮子歌》、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等典籍中,就有关于瑶人的记载,其中提到了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这说明了瑶族过板样节(即今之为盘 王 节)的习俗由来已久。
从江华瑶族自治县流传的一则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盤翁》中,我们知道,在很久以前,当玛雅国的人们乘船漂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时,他们请求始祖盤翁保佑子孙平安,并许下愿望。此后风平浪静,他们得救了。这一天恰好是盤翁诞辰,因此人们定这天为「盤翁節」,以此纪念并表达感激之情。而自那以后,每逢农历十月十六日,即盤翁诞辰之际,都会举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以示敬意與紀念。
至於傳說中的盤翁,其形象多元化,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故事。一則故事描述盤翁曾经帮助高山谷地里的居民驱除野兽,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另一個故事則講述了一位名為「布洛西」的英雄,他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邪恶勢力,並成為現在瑯扎民族最尊敬的人物。他還創造出世界上的萬物,並讓他的三個女兒各自分別前往不同的地方開荒種地,這便是今天漢壮苗羌四大民族分別來源所根據的事跡。這些傳說共同構成了瑯扎民族對於自己的認識,以及他們對於歷史和自然界深刻理解。
隨著時間推移,一些新的內容被融入進傳統節日中,比如舉辦農產品展銷會等現代活動,這些做法使得古老而獨特的地方習俗得以更新換代,而不失其本真性質。無論是在江华縣或其他地方,只要听到那熟悉而充滿力量的声音—長鼓聲,那份濃厚的情感與豐富內涵就會再次浮現出來。在這樣一個充滿詩意與歷史沉淀的地方,每一次踏足都是對過往時代的一次致敬,也是一場回憶過去與未來交織的心靈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