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国,人们常用“血气方刚”来形容一位壮年的英雄,他的精力旺盛,就像一匹高头马,在战场上驰骋不息。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血气方刚”并不是指年轻人,而是指壮年的英雄,他们的精力充沛,不畏强敌。
朱熹解释道:“‘blood’ and ‘qi’ are two substances that coexist,” 这意味着“blood”和“qi”都是同时存在的元素。所以,“blood qi yangang”的意思并不仅仅是开始强盛,更像是所有这些元素都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
清朝学者吴昌龄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他写道:“《论语》中的‘blood qi yangang’表示的是两个物质都非常强大。”
而且,这个词还有一个更古老的含义,它来自于船只,并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一点可以从《资治通鉴》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描述中看出来,当黄盖提议他们连结舰船,可以烧毁自己的船只逃脱追击时,他说的就是使用了这个原义上的“并”。
杨树达先生则认为,“方”与“并”的古音相同,并举出了《尚书·微子》中的例证说明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Blood Qi Yangang”,这句话本意应该是指到了壮年的时候,一切都达到了顶峰,但由于后人的误解,现在它被错误地理解为专属于青年人的词汇,而忘记了它原本用于描绘壮年的英雄豪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