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古印度佛经中记载,曾有一个名为镜面王的小国,他深信释迦牟尼的教义,每日皆致力于诵经拜佛。然而,当地盛行多种神教巫术,民众大多被其迷惑,导致国家治理不利。镜面王欲引导臣民归向佛教,便想出一计:以盲人摸象的寓言来启迪他们。他命令侍臣招募完全失明之人,将其带至宫廷。
使者迅速聚集了盲人团体,并将其引领至宫殿前广场。第二天清晨,镜面王命侍臣带领这些盲人们前往象苑,让每位盲人触摸大象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然后立即返回宫前广场。在这次活动上,大量公民和高官齐聚一堂,不知国王何事宣布。不久,使者携带着各自触摸过不同部分的大象的盲人们到达了广场。
随后,镜面王询问他们是否已经触及大象。大众回应称已然如此。接着,他要求每个盲人描述所触及部分的大象模样。一位触摸大象腿部的人首先站出来,说:“我觉得它像一个装满漆的大圆桶。”另一人触摸尾巴说:“它就像一把扫帚。”而第三个人则形容腹部为“如同鼓”。接下来,一系列争论在当地爆发,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见解,而其他人的观点却遭到了质疑。
最终,一名觅得鼻子的人说:“我认为它更像是粗绳索。”群众纷纷争辩,都声称自己正确,而他人的看法是错误的。当时,在场所有臣民都因这一切而笑逐颜开,而镜面王也露出了意味深长的一笑。这段故事传递了一条重要信息,即仅凭局部经验或片面的理解,就能做出全面的判断,这是一种常见但错误的心态。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十二章提到,“那些只碰到牙齿的地方就认为犀牛形状像芦菔根;只碰耳朵的地方就说犀牛如箕;只碰头的地方便比喻犀牛为石头;只碰鼻子地方便比喻犀牛为杵;只碰脚的地方便比喻犀牛为木臼……”等等。
【解释]
此典故用来说明,对于某件事情,只依赖局部观察或浅显理解,就会产生误判,从而形成一种片面的认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