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之所以被誉为“风车之国”,是因为它位于地球的盛行西风带,年四季都能感受到西风的吹拂。这种海洋性气候使得这个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小国能够利用自然提供的优厚条件,即使用风力作为能源。在早期,荷兰从德国引进了第一批风车,它们最初用于磨粉等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windmill对荷兰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了十六、七世纪,荷兰在世界商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其各种原料如木材、大麻子、亚麻子、肉桂和胡椒,从各个水道运往加工。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附近有许多依靠风车来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这时期的围海造陆工程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而这些工程中发挥作用的是改良后的荷兰式风车,这些风车配备了活动顶篷,可以四面迎风,并且安装在滚轮上,以适应湿润多雨且变幻莫测的天气条件。
至十八世纪末,全国家中的每台拥有6000匹马力的约1.2万架这样的机械装置,用以碾谷物、粗盐烟叶榨油压毛毡造纸排除沼泽积水,不仅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土地免受沉沦,还保护人畴免遭鱼鳖侵扰。尽管随着蒸汽机内燃机涡轮机等新动力的出现,传统風車一度失去光彩,但由于它们不产生污染,也没有耗尽资源,因此一直保持其重要性。
今天,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两千种各式各样的風車仍然在运作。为了庆祝节日,人们会装饰这些建筑物,让它们变得更加吸引人。而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風車进行灌溉农田并用于农副产品加工,这表明东方文明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利用風力做工。在欧洲,最早的一部風車大约是在公元八世纪制造,并到十九世纪达到全盛时期,每个乡村几乎都有自己的几百架甚至数千架這種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