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100集第二季中为何荷兰被称作风车之国

荷兰之所以被称为“风车之国”,是因为它位于地球的盛行西风带,年四季都能感受到西风的吹拂。这种海洋性气候给了缺乏水力动力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的机会。最初,荷兰人从德国引进了风车,用来磨粉等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风车对荷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十六、七世纪,当时世界商业中心之一的各种原料,从各路水道运往工厂加工,其中包括北欧和波罗的海沿岸木材、德国大麻子和亚麻子,以及印度和东南亚肉桂和胡椒。

在这期间,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附近有许多使用风车的磨坊、锯木厂和造纸厂。随着围海造陆工程的大规模开展,风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由于湿润多雨多变的气候,他们对风机进行改革,使其更适应环境。此外,还配备活动顶篷,以便迎接来自任何方向的强劲西風。

这些改良后的传统荷兰式風車,可以达到几层楼高,有些甚至由整块大柞木制成。在十八世纪末,全國共有1,200架以上这样的風車,每一台拥有6000匹马力,它们用于碾谷物、粗盐、烟叶以及压毛毡等生产过程中。此外,这些風車还帮助排除沼泽地积水,将全国三分之二的地面保留在不受沉没威胁的地位。

尽管随着蒸汽机、内燃机及涡轮机技术出现,不再依赖于古老 風車,但是因為沒有污染與耗竭問題,所以仍然被視為新能源的一種,並且一直得以保存至今。目前,大约还有两千多种各式各样的風車存在於該地區,這些傳統裝置不僅在實用上具有重要價值,也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在民間歌曲與諺語中經常提及並獲讚美。在其他國家,如中国、日本也有著悠久歷史的人們對於這種自然力量作出的利用記錄。

此外,在欧洲历史上,最早出現於公元八世紀左右第一架風車,而到十九世紀時期,其使用達到鼎盛時期。在美國農村區域,更曾經擁有超過100萬架的小型機器。而直到二十世紀初期,比如在丹麥,這樣的小型機器仍舊廣泛分布開來,在一些交通不便或動力資源不足的地方繼續發揮作用,如抽取灌溉用水,或是在無電力的環境下照明小屋等功能。此類小型機械直至今日才逐漸退出舞台,但它們對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