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的足迹12位人的历史故事

在周成王、周康王的统治时期,周朝政局相对安定。随后,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和不断发动战争,民众和奴隶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为了平民百姓,周穆王时代制订了三千条刑法,对犯法者有五种刑罚,如刺字、割鼻、砍脚等。但是,即便如此严厉的法律,也无法阻止人民反抗。

到了西周第十个王——周厉王时期,对人民的压迫更加严苛。他宠信荣夷公,大力推行“专利”,霸占湖泊河流,不许人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谋生;他们还勒索财物,引起了国人强烈不满。

那时候,“野人”指的是居住在野外的农夫,而“国人”则指居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在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国人的怨声载道,他们不满厉王暴虐无道。

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便向厉王报告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但厉王却轻视他的忠告,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

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禁止批评朝政,并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监听并报告背后诽谤自己的人。而那个巫师为了讨好厉王,将这项任务委派给一群人,那些被委派的人又开始敲诈勒索,如果谁不同意,他们就随意诬告。结果许多无辜之士被捕而死。

由于这种情况下的恐惧和压力,人们连路上碰到熟面孔也不敢交谈,只能眼神交流,然后匆匆离去。厉王看到卫巫报告中关于批评朝政者的数量减少,便感到高兴,但召公虎却叹息说:“堵塞水源比堵塞言论更危险!治理国家需要疏通言论,就像治理河流需要疏通水流一样。如果堵塞太久,最终会导致决口。”

尽管召公虎的话没有得到响应,但最终,当地居民忍耐到极点,在公元前841年举行了一次规模大的起义。这场起义将军队带入宫殿,与逃亡至彘(今山西省霍县东北)的尝试要杀掉他的周天子断绝联系。此刻,一名太子的逃亡使得这个位置变得空白,而国内也缺乏一个真正领导者。大臣们最后决定由召公虎与另一个大臣共同管理国家,这段时间史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开始计年份持续十四年直至宣布结束。在此期间,一位名叫姬静的大臣继任成为新一代的天子,即历史上的周宣 王。这段经历显示出虽然一度取得一些进步,但经过这一系列事件之后,加剧了 周朝衰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