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的典故中国历史口诀最全自然之韵

我来重新表述这个内容:

【成语】: 饮鸩止渴

【拼音】: yǐn zhèn zhǐ kě

这成语的意思是用错误或危险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解释】: 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一则典故。喝毒酒解渴,虽然能暂时缓解口渴,但最终会导致更大的灾难。这就好比说,用错误或者不合理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只是为了立即得到一些小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风险和损害。

【出处】: 这句成语出自《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这里描述的是霍谞在为宋光申辩冤屈的时候用的言辞,他形象地将宋光因为秉公办案而被陷害的情形比作饮下毒酒,以此强调宋光清廉正直,不会做出有损自己名誉的事情。

【近义词】: 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这些都是指急于求成,不顾后果的情况,这些行为与“饮鸩止渴”一样,都可能带来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

【反义词】: 从长计议

这个短语则相对应,“从长计议”意味着考虑事情的全貌和长远影响,而不是只看眼前的小利益。

【饮鸩止渴的故事】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宋光的人,他是一位非常正直且公正的人。在他担任州郡长官期间,他坚持依法办事,因此得罪了一些皇亲国戚。最终,他被诬陷入狱。他的外甥霍谞为了帮助舅舅证明自己的清白,在申辩信中写道:“如果您认为我的舅舅会冒死篡改诏书,那么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能够立即缓解问题,但最终却会造成更大的灾难。”大将军梁商看到霍谞这份申辩信之后,对他的才智印象深刻,便向皇帝推荐救出了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