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元年,成祖派使者赴奴儿干招抚,当地各部归顺后,朝廷任命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随后数年,明朝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设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并于永乐七年根据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了都指挥使司,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指挥佥事。
奴儿干,又称耦儿干、努而哥或纳尔干,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地域,其名称在《黑龙江古代简史》中被清人称作尼噜罕,即“国画”,形容这里山川如画之美。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龙江下游建立的最高地方军政合一机构,它的前身是辽东都指挥司,使,该机构始建于洪武八年(1375年),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进一步发展。
1409年的决策中,明廷将奴儿干卫升格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更名为“奴儿干都司”,驻扎于当时的重要城市——奴兒幹城。在其历史上,这个区域经历了多次更迭和重建,最著名的是由太监亦失哈从1411到1433年的22年的巡视工作,他对该地区进行了10次视察,对官员授予职位、印信,并给予赏赐。此外,还修建了永宁寺并留有两块石碑纪念,那些石碑现藏于俄罗斯海参崴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