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笔记整理:罗马帝国的兴衰与通货膨胀的对偶考量
1、罗马帝国的历史回顾
罗马曾经有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前509年—前27年),但自从斯巴达克起义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
罗马帝国一般被分为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两个阶段。
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建立元首制,罗马共和国事实上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帝国内部经历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全盛,此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被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三世纪危机后,内忧外患使得帝国逐渐衰落。戴克里先实行四帝共治政策,最终于395年由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为东西两部分。410年8月,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将西方皇帝降格为高级将领;476年的奥多亚克废黜西方皇帝标志着西方文明的一个终结点。而东方则在1453年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之手中走向灭亡。
2、通货膨胀是导致罗马帝国灭亡的关键因素?
除了军事扩张和政治腐败,对于古代学者而言,一种长时间存在并持续加剧的问题——通货膨胀,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在没有纸币的情况下,由于金银减少而滥发货币导致了价值连连下降,这些小额硬币流入市场,使得物价飞涨,并最终破坏了社会经济结构。
在恺撒时代,以金银作为基础单位的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而到了公元150年代,当含金量仅剩下原来的千分之二时,其影响开始显著。此刻,小麦价格翻番,同时商品交换模式也发生变化,大规模商业活动受阻。这不仅影响到城市贸易,也使人们失去了信任政府发行新货币这一行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动荡。
通貨膨脹是羅馬滅亡歷史中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它對於理解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具有深遠影響,並且這種問題並非僅限於羅馬,它在後來許多其他文明中重演過,不同程度地導致其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