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甘王朝的辉煌时期,统治者们深信佛教,以至于被誉为“建塔王朝”。这一时期兴建的宏伟佛塔不仅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艺,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僧侣阶层在政治上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掌握大量土地和庞大的人口,而这些资源则来源于寺庙中的“塔奴”,形成了一种寄生性的社会结构。尽管如此,这一时代仍旧以广泛建设寺庙而闻名,但这也导致了民众贫困和国家衰弱。
缅甸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佛教传入已经有两千年之久。蒲甘王朝建立后,由阿奴律陀领导,结束了长时间的割据状态,并逐渐使缅甸走向统一。这标志着缅甸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
阿奴律陀青年时代曾在父亲身边学习佛法,对当时流行的一些宗教行为感到不满。他决定进行宗教改革,并寻求更符合理想国教的小乘佛教。在他与来自印度直通地区来的阿罗汉共同努力下,小乘佛教成为了缅甸的官方宗 教。阿奴律陀还派遣使团前往印度请求三藏经典,但遭到了拒绝,因此他发动战争并攻陷了直通,从而带来了对文化、文字以及小乘佛教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系列直接效果。
随后,阿奴律陀听从国师建议整顿宗教事务,将多个派别合并为一个正统的小乘 佛 教,使得上座部佛学迅速普及,全境人民纷纷皈依。原先各类宗派,如密教学说、婆罗门主义等,都逐渐消失无踪。
此后的几位国王继续推崇上座部 佛 教,他们兴建诸多与宗教有关的大型建筑物,如瑞喜宫、大安达寺等,确立了蒲甘成为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此外,他们还积极促进国内外间对于这种思想体系的交流与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这个信仰体系深厚的情感和尊重。在他们统治期间,不仅国内各地都遍布着寺庙,还频繁地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往,有许多高僧来往于中土之间,为文明世界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十二世纪之后,上座部 佛 教又分裂成了两个主要派别:未罗姆摩僧伽(前宗)和僧伽罗僧伽(后宗)。前者坚守早期仪规,不愿接受新戒;后者则重新受戒,遵循斯里兰卡上的座部戒律。随后,又出现了几个新的支派,比如由阿难陀、湿婆利、达摩楞陀所领导的小组,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和实践方式。但无论如何,这些变化并没有阻碍上座部 佛 教持续发展,它一直是蒲甘王朝乃至整个缅甸社会生活的一个核心部分,是连接不同时代人们精神追求的一条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