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甘王朝的辉煌时期,统治者们深信佛教,以致被誉为“建塔王朝”。佛塔的宏伟建筑不仅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术,还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成就。僧侣阶层享有极高的地位,拥有大量土地和庞大的寺庙奴隶,这导致他们成为一种寄生性质的社会集团。尽管如此,这一时代还是留下了一笔丰富的人文遗产。
缅甸历史悠久,两千多年来一直以佛教为国教。阿奴律陀建立蒲甘王朝后结束了国家分裂,他通过推广小乘佛教并立阿罗汉为国师,为缅甸带来了文化上的巨大进步。这段时间内,小乘佛教取代北派 佛教成为主流,并且使用巴利文而非梵文作为经典文字。此外,楞伽字母也逐渐取代其他文字系统,使得缅甸能够书写自己的语言。
宗教改革对蒲甘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阿奴律陀统治期间,上座部佛教开始兴盛,而其他宗派如密宗、婆罗门等则逐渐消失。他去世后,由江善佗继位,并完成了一些未能完成的事业,如瑞喜宫与阿难陀寺的大型工程。随着时间推移,上座部佛教继续发展,其影响力扩散至整个国家。
到达国王阿隆悉都执政时期,他进一步推动了宗教学术活动,并寻求更多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地方神圣物品来增强国内信仰。在他的领导下,不仅国内寺庙数量增加,而且与外界交流也更加频繁。在他统治期间,有许多著名的建筑项目诞生,其中最显著的是公元1114年所建的大型石窟——他冰瑜之塔。
十二世纪后,上座部佛教又分裂成了两大派系:未罗姆摩僧伽派(前宗)与僧伽罗僧伽派(后宗)。前者的追随者坚守早期上座部仪规,而后者的支持者则接受斯里兰卡上座部戒律。此外,还出现了几个主要的小支派别,如由阿难陀、湿婆利、达摩楞陀等人领衔的一些重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