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年间,由于明朝内部矛盾激化和连年的战乱导致国力衰弱,王室内部也出现了权力斗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政权,而南方三藩,即孙承宗、吴三桂和尚可喜,他们各有势力,都对中央政府持怀疑态度,并试图独立。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进军北京,在顺治帝即位不久后仅一个月内被攻破大城。同年5月6日,顺治帝出逃保定,此时南方三藩趁机发动叛乱,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救星,为的是阻止李自成进一步扩张势力并控制京师。
孙承宗率领数万精兵从山西入关,与清军形成对峙。吴三桂则利用其所控制的广东资源与粤海一带商船,以及他手中的巨额财富来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尚可喜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北伐,但他在福建仍然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不愿意完全臣服于清廷。
然而,这些反抗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在孙承宗被迫退守山西之后,他秘密与努尔哈赤联系,并请求援助。但由于努尔哈赤本人已经过世多年,其子皇太极继位后,对外政策更加强硬,不再支持任何背离其计划的人物或事业。这使得原本能够联合起来抵御外敌的一批人物分裂开来,最终失去了反抗力量。
随着时间推移,“三藩之乱”逐渐平息,而清军则继续向南侵略,最终于1644年11月30日攻占北京。此时正值皇太极病重身亡,他临死前指定福临为嗣储,被尊为顺治帝,从而确立了清朝统治阶层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三藩之乱”的余波不断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使得早期清朝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因此加深了当地人民对于新政权的依赖和认同感,为后续稳固统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