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侗(604-619年),字仁谨,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是隋朝皇帝、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为小刘良娣。
早年经历
杨侗仪表俊美,生性宽厚。大业二年(606年),被封为越王。大业九年(613年),随父留守东都洛阳。当时的政局动荡,他与民部尚书樊子盖共同抵御了梁军将领杨玄感的叛乱。此后,他又担任高阳太守,并继续留守东都。
苦撑东都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巡幸江都时,让他与其他官员共管留守事宜。然而,大业十三年的瓦岗寨起义对洛阳造成威胁,使得他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在此期间,他曾一度被拥立为皇帝,但最终未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被立为帝
大业十四年的政治混乱中,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后,一些权臣提议拥立杨侗为新皇,并改国号为“皇泰”。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史称他为“皇泰主”或“恭皇帝”。
世充掌权
随着王世充的崛起和势力扩张,对待杨侗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直接参与朝政,而是以相国身份统管百官。尽管如此,当段达等人向他禀奏要他禅让的时候,虽然内心愤愤,但最终不得不同意,以免引发更大的动荡,最终在含凉殿中幽禁了他。
惨遭杀害
在王世充即位并夺取真实权力之后,不久便下令将杨侗降职并软禁,最终命其兄长王行本使用毒酒暗杀。这一事件标志着隋朝走向灭亡的步伐加速,同时也预示着唐朝兴起的一刻已经不可避免。
家族背景
祖父:隋炀帝杨广,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祖母:萧皇后,在历史上并不突出。
父亲:元德太子杨昭,是隋文帝楊堅第三个儿子。
母亲:小刘良娣,与父亲结婚不久即去世,有说法是她因为病逝而不是死于宫廷斗争。
评价与影视形象:
魏徵《隋书》和李延寿《北史》等文献记载,都赞扬了他的美貌和仁厚之性。而司马光《资治通鉴》则认为他眉目如画、温厚仁爱,如同古代圣贤一般。但蔡东藩《南北史演义》则指出,无论如何评价,这种收场方式反映出了主德不可忽视的事实,即使是一位美丽且有道德的人,也难逃厄运,最终只能成为泡影。至于电视剧中的形象,则由多位演员饰演,如崔彬斌、王鹤宇和吴玺,他们各自根据不同的剧情展现了不同的侧面,为观众提供了一幅多面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