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故事中的铁帽子王晚清第一大奕匡

在清朝历史故事中,奕匡的贪婪之举令人瞠目结舌,堪称晚清第一大贪官。末代皇帝溥仪曾评价奕匡:“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匡手里。”

奕匡出身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是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绪皇叔。他于1894年被封为庆亲王,并在1908年获授铁帽子王,这是清廷授予的最后一个铁帽子王位。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他担任了6个月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是决定清廷命运的关键人物。

慈禧太后曾经委托奕匡代笔,她对他的字体印象深刻。1884年,被罢免恭亲王职位后的奕匡因缘得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并进封庆郡王。随后设立海军衙门,他与醇亲王共同办理海军事务。

然而,由于他平庸无能常被时人暗讽。在外务部成立之后,奕匡仍然担任总理大臣一职。

1903年,当荣禄去世时,袁世凯向奕匡送去10万两银票,以此作为入军机处工作所需费用。此后,每当有重要事件发生,袁世凯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他回扣和好处,从而获得他的支持和帮助。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当内阁需要重新组建时,不仅 袁世凯重返政坛,还由此机会顺势掌握了更多权力,而奕 匡则被安排到弼德院担任总裁一职。这段时间内,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有一种说法:“庆那公司”——指的是那些为了金钱利益而互相勾结的人们,其中包括载振、那桐等高级官员,他们以卖官鬻爵为生的行为遭到了公众诟病。

最终,在隆裕太后的影响下,以及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加上袁世凯和其他北洋将领们策略性的推动,最终导致了1922年的北京政府成立以及中华民国建立。在这场政治变革的大潮中,虽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个人,但可以说是所有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之一。而关于晚期满族贵族中的哪些人更为贪婪,也成为了历史学家长久以来讨论的话题之一。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