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5年3月9日的深夜,东京市区迎来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无数巨大的火球。这些火球汇成白热风暴,将地面气温推至1800度,金属熔化,建筑物与活人都在不停地被火化。白热气浪增强了风力,加快了风速,形成时速380公里的火飙,从大地腾起、窜上高空的白热龙卷风,以吼叫声上下翻滚,它们的声音甚至可以从500英里外传来。
这场浩劫是由美军B-29战略轰炸机投下的燃烧弹引发的大火。在太平洋战场连连取得胜利后,美军加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这次行动是新任司令李梅将军改变战略轰炸方式的一部分,他决定将主要进行在夜间使用燃烧弹低空轰炸日本居民区,大量“撒下江户花”。
“江户花”是一名为东京频繁遭遇的大火所创造的雅号。由于其位置靠近隅田川注入东京湾处,被称为河口湾,因此也称作江户。而随着首都迁移至此,它更名为东京。在历史中,这个城市多次遭受大规模失控之灾,如1923年的九一八事变造成的地震引发的大火导致7.3万人死亡。
李梅下令,将他的三百四十四架B-29轰炸机改装成携带大量燃烧弹,每架飞机可携带四十串每串三十八个燃烧弹,可以覆盖十六英亩面积。这样,他们实施了对人口密集市区的一次性广泛袭击。
自当天24时15分起,大批美军B-29战略轰炸机猛烈攻击东京东部地区。在这个30多平方英里的区域内,有超过100万居民。大约千吨燃烧弹被投掷下来,其中M47型 火箭燃烧弹如同香蕉般集束在离地五百英尺高空爆裂,然后喷射出成千上万根两英尺长的燃燒棒。当这些棒子接触到建筑物,就会爆炸散布团团团团似粘胶体积巨大的死灰色团体,即著名“江户花”。这一片区域持续了四天五夜的大火,在明治座剧院附近,一块尸体堆积达到了六英尺高,而池塘和河流则成为水葬场,对逃避的人们来说成了煮熟他们身体的地方。
数十万座住宅、商店、学校、医院和剧院消失得无影无踪,使得数百万人找不到家园。此事件据统计造成10余万命丧黄泉,而实际数字可能更高。此后九天内,还有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等城市遭受相同命运。尽管如此,在这场劫难中,只有位于宫城未受到任何影响,并且李梅特意命令不得袭扰皇宫,因为他认为日本天皇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人质。在这一系列悲惨事件中,“江户花”的烈焰照亮了一位新生的生命——日本天皇的一个孙子于此刻出生。
这一攻势取得了极其显著效果:850,000以上的人民为了躲避而离开城市;600多家关键工业设施被摧毁或严重破坏;由于缺乏劳动力和设备损坏,日本经济几乎到了绝境。不过,这些代价最终促使日本投降,最终结束二战。但对于那些无法逃脱眼前的恐怖与痛苦的人们来说,这一切都是无法挽回的事实永恒留存于记忆中的黑暗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