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9月29日(农历8月20日),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名苏联小说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步。他的生命轨迹充满了挑战与逆境,但他从未放弃过创作和生活。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从11岁起就开始工作。1919年,他加入了共青团,并参与了苏联国内战争。在1920年的秋天,他在战斗中遭受重伤,这次事故导致他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并且患有脊椎硬化症。但即便面对如此严峻的人生考验,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创作。
1933年,他口述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来成为一部震撼人心的经典作品。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彼得·卡普尔诺夫的一生,以及他如何通过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克服困难,最终实现了社会的地位提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的成功故事,更是一部关于时代精神和革命理想的小说。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文学界取得了一定的声誉。他于1934年成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并在1935年的底头获得列宁勋章。但命运似乎并不眷顾他,在32岁的时候,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继续激励着新一代的人们。
1940年,位于索契的他的故居被改造成了一座国家博物馆,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及其丰富多彩的人生。评论家们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的一代青年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展示了一种坚韧不拔、无畏前行的人生态度,为人们树立了一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