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9月29日,俄国伟大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诞生于这一刻,他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成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苏联文学界的一颗璀璨星辰。
他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苦家庭,从11岁起便开始了艰辛的工作生活。在1919年的春天,他加入了共青团,并参与了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天,在一次战斗中受到了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坚韧不拔和毅力让人敬佩。他通过口述,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妻子听,她在1933年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了自传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年后,他成为了一名苏联作家协会会员,并且在1935年的末尾收到了列宁勋章的荣誉。
尽管短暂地活过32个春秋,但奥斯特洛夫斯基留下了深远影响。在他去世后的1940年代,一座位于索契市郊的他的故居被改造成了一座国家博物馆,以此来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他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它都是一本鼓舞人心、充满力量的小说。
评论家们指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命运的小说,更是一个关于社会历史转折点的小说。这部作品以其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情节,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象深刻洞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希望的大时代之中。它激励着每一个人,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找到前进路线,像主人公米沙·柯尔普耶诺科夫一样,用自己的手铲除困境,用自己的智慧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