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上的科学巨擘摩尔根诞辰纪念日

1866年9月25日(农历1866年8月17日),遗传学家摩尔根诞辰,这一天在德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生物的遗传性早就被人们认识,并且由此产生了遗传学,一个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和进步。遗传学有很多理论学说,主要有两派:一派是米丘林学派,一派是摩尔根学派。米丘林学派的特点是:从生产实践出发,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改良和驯化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一方向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摩尔根学派的工作,是从理论基础出发,目的是要搞清遗传变异的规律。他们工作的重点放在实验室中,寻找遗传的物质基础和这些物质作用的过程。这一研究方向对理解生命本质、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摩尔根研究确定:遗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创立了基因论。这是人类遗传学史上的一大进步,为后来的现代分子生物學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带领下,他确立了一系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相互作用原则,这些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科学领域向前迈进。

摩尔根,全名托马斯·亨利·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年9月25日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小镇莱克星顿。他曾在肖塔奇大学学习并获得医学博士,然后前往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深造。在那里,他开始接触到动物行为与神经系统之间关系的问题,对未来他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影响。

1891-1904年担任布林马尔大学动物学副教授期间,他致力于实验胚胎作为研究工具探索生命发展过程。此后的1928-194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工学院担任生物学教授时期,他最著名的大型实验项目——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杂交进行得非常成功。他利用这只小昆虫来观察显性的性状变化,从而揭示了一些关键的人类基因特征,这些发现为我们理解如何控制生命中的不同特征提供了宝贵见解。

由于他在实验生物学和遺傳學方面杰出的贡献,1933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给他。而当谈家桢即将回国时,不仅受到过高评价,更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西方式科学生涯”,这一成就无疑是在继承并超越老师所做之事业上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