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9月25日(农历1866年8月17日),遗传学家摩尔根诞辰,这一天不仅标志着一个人的生辰,也预示着科学的新篇章。生物的遗传性早就被人们认识,并且由此产生了遗传学,它是一门探索生命内在规律、解开基因密码的神秘艺术。遗传学有很多理论学说,主要有两派:一派是米丘林学派,一派是摩尔根学派。在这两大体系中,米丘林学派以改良和驯化品种为目的,从生产实践出发,其工作重点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摩尔根学派,则从理论基础出发,致力于搞清遗传变异的规律,他们在实验室中寻找遗传的物质基础和这些物质作用的过程。
摩尔根研究确定:遗伝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创立了基因论。这一发现对人类理解生命本质具有深远意义,是人类遺傳學史上的重大突破。他的一生都充满了对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心情,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了实验生物学和遺傳學领域。由于他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45年,摩尔根去世,但他的精神却继续激励着后来的科研人员。他留下了一些重要著作,如《实验胚胎學》、《基因論》等,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他的学生如中国著名科学家谈家桢,都受益于他严谨而又温文儒雅的人格魅力。当谈家桢将要回国时,摩尔根深情而又谦逊地对他说:“我看到有一个年轻的人超过了我,我还希望有更多的人超过我,也超过你。”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于知识进步与青年才俊之尊重,更透露出一种超越自我的伟大人格。
当谈家桢回国后,也象摩尔干一样地培养自己的学生,有一位学生在微生物遺傳學研究上取得成果,这个学生的论文发表不久,谈家桢收到摩尓干给他的祝贺信,其中写道:“我终于又看到一个年轻的人超过了我,也超过了你。这让我感到骄傲,因为这是你亲自接着你的学生所做到的。”这样的交流,不仅展现了一代科技领袖之间的情谊,更展示了一条跨越文化、跨越时代的声音链,那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知灼见、超越自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