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并不局限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具备了文化发祥的条件。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和东方沿海一带。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
上海中亚书局
1930年
本书是作者写定于1929年。作者在序中指出: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逼迫着我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认清楚过往的来程也正好决定我们未来的去向。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片白纸,恩格斯的《家族私产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在这时中国人是应该自己起来,写满这半部世界文化史上的白纸;本书的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族私产国家的起源》的续篇,研究方法便是以他为响导,而于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红种人、欧洲希腊罗马之外提供了他未曾提及的一字中的中国古代。
龙山文化——我国文明早期之一
梁思永
第5——15页
本文回顾了龙山文化发现过程,并列出了重要事件年的时间表,从龙山文化分布区域入手总结其特征。作者认为龙山文化存在地域差异,可暂分为三个区域,其年代与金属技术接触,与殷代晚近,但不会晚于公元前8世纪。
中国文明开始
李济
商务印书馆
1970年
本书分三章,是李济1957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演讲整理成果。该书提出讨论早期中华民族原始及其形成问题应自新石器始,将讨论对象扩展至青铜时代,为解释商朝之所以成为强大帝国提供了解释。
我国奴隶制国家形成前夕的地形态象征着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形式,它从仰韶时期逐渐发展到龙山时期,再由此进入夏末商初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生产工具、农业技巧以及陶器制作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如定居生活和畜牧业,这些都是建立更复杂社会结构必需的一步。此外,这个时期还见证了一系列精美实用的陶器和装饰品被创造出来,以及较高层次组织机构与军事制度相结合。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更加高度组织化且经济基础雄厚的大型帝国即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