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一直被视为“国脉民天”,以农立国,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农业模式。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
天人地思想的指导:自《周易》到《孟子》,再到《吕氏春秋》,都强调了“三才”或“三材”的重要性,即时、利和和,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理念基础。
水土保持的重视:从管仲提倡水土管理到后来的森林保护法规,以及对田埂建设的重视,都体现出古代中国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精耕细作与劳动集约:历代农家通过深耕熟耨等方法,提出了精耕细作原则,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有机肥料与粪田管理:陈旉农书中的粪田之宜论述,为后世提供了关于有机肥料使用和土地管理的经验。
生物防治害虫技术:从蚂蚁防治柑橘害虫到各种动物防治植物害虫,展示了一套生态式害虫控制手段。
丰富多样的农作物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古文献记载大量稻、麦、蔬菜等作物品种及其选用、培育技巧,为后世提供了宝贵遗产。
综合性的生态农业体系:“山林、薮泽、原陆、淳卤”各尽其用,“环庐树桑”,反映出一种相互适应的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