嫫母的故事:从丑女到历史上的贤妻
嫫母,黄帝的次妃,也被称为丑女,她的故事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吕氏春秋·遇合篇》记载,黄帝对嫫母赞扬道:“厉汝德而弗忘,与汝正而弗衰,虽恶何伤。”这说明尽管嫫母外表不美,但她内心贤淑、德行高尚,这才是真正的美。
为了解决部落间“抢婚”的问题,黄帝选择了品德高尚、性格温柔且面貌丑陋的女子作为自己的第四个妻室。《史记》和《路史后记》都提到了黄帝娶丑女嫫母为次妃,即使相貌不佳,但因为她的德行和能力,被信任并给予重用。在黄帝周游天下时,他命令嫫母监护灵柩,并授予她“方相氏”的官位。
嫫母虽然长得不漂亮,但她有非凡的组织能力和驱邪之力。根据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的记载,她是四大丑女之一,而另三人分别是无盐、孟光和阮氏。唐代《琱玉集·丑人篇》描述了嫫母尊容,“锤额顣頞形簏色黑”,体肥如箱,貌黑似漆,是一名极其丑陋的人物。她因貌而成逐疫驱鬼之神,其遗像至今仍被巫医神汉所戴,用以祛除瘟疫跳大神。
传说中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的发明就是由嫫母发现。这块石片最初是一块磨好的石头,当阳光照射在上面时,可以反映出人的脸部特征。当时人们经常站在水边梳妆打扮,但是由于害怕自己的外表不好看,所以避免去水边。而嫫母却通过这个方法来观察自己,看到了自己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美丽。但当她试图制作一个可以反映真实自我形象的小镜子时,却意外地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镜子,从此改变了人们对自身外观认识。
这一事件也展示了黄帝对她的信任与重视。他没有责怪她的失误,而是在听到真相后,对她的发现表示赞赏,并将其作为一种功绩来认可。在此之后,这块能够反映出人的面孔的石片就被用于制作镜子,从而开启了人类利用镜子的时代。这段历史深刻地说明了一点:即便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大事件。而且,无论一个人多么普通或显眼,都有机会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让后世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