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不逊的历史之口初三中考重点难以回避

出言不逊的历史典故:初三中考重点解析

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一则关于“出言不逊”的典故,讲述了东汉末年的袁绍与曹操之间的一场生死对决。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智勇双全的大将张合如何坚持自己的看法,也反映出了当时军事谋略和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之处。

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的一场战役前夕,袁绍手下的大将张合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判断力。在粮草短缺、曹操即将发动总攻的情况下,张合劝谏袁绍不可小觑曹操,并主张派遣重兵保卫乌巢——那里的粮草储备。然而,他遭到了另一位谋士郭图的反驳。郭图认为轻易调动主要力量去攻击曹军大本营,将会取得更大的胜利,而不是留守乌巢。

尽管张合坚定地表达了他的意见,但由于 袁绍对郭图信任过多,只是派了一支小队去救援乌巢,同时调动大量兵力进攻曹军大本营,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结果是,曹操成功烧毁了乌巢中的粮草,这使得袁绍的大军士气低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后来,当事情败露时,郭图为了转移注意力,便开始散布流言,说张合幸灾乐祸,对袁绍说:“您打败仗后,大将都像这样说话,无礼且傲慢。”这样的指责直接导致了“出言不逊”这一成语的诞生。这一成语用来形容说话非常傲慢,没有礼貌,不懂得谦让,以至于冒犯他人。

这段故事来自《三国志·魏书·张合传》,其中提到:“快军败而出言不逊。”从这则经典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难的情境下,一句无心的话语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正确判断问题并果断行动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此外,它也提醒我们要更加慎重地处理语言使用,以免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作为初三学生准备参加中考历史考试时,这个关于“出言不逊”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词汇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在考试中更加准确地应用这些知识点。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充分,或许需要再次翻阅课本,或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更多练习,以便能够在考试当天游刃有余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记住,即使是最简单的一个词汇,也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