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鼎最初只是一种盛煮食物的陶制或铜制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仅成为祭祀天地神灵的工具,还被赋予了象征国家统治权力的意义。九鼎,即青铜制造的大鼎,是夏、商、周三朝代王权象征和传国之宝,其工艺水平和价值远超今日已出土的任何青铜器。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珍贵国宝在二千多年前便失踪了。“九鼎”究竟去了哪里?这是一个充满迷雾的历史谜题。
早在夏朝建立初期,大禹命令其统治下的九个州的地方长官“九收”,负责征集青铜,以贡献于夏王室,并将代表这九个州的事物铸入鼎上,象征天下所有州都汇聚于夏朝中央。《史记·武帝纪》中提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讲述的是这一过程。
从桀昏乱无道被成汤所灭后,成汤迁移到商邑,将夏朝的 九鼎带走。在商朝传至封王时,由于暴虐而失民心,被周武王伐封并灭亡后带回镐京举行“定鼎”仪式。这标志着新王权确立,因此后人有称政权建立为“定鼎”的说法。
到了春秋时期,当楚庄王对周边境进行北伐陆浑戍时,他向使者询问关于周之 九鼎的情况,其实是图谋夺取周统治权。使者针锋相对回答:“德不在钉,不必问轻重。”
战国末年,秦灭 周,但关于 九鼎去向有两种说法。一说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曾试图寻找,在彭城附近斋戒祷祠欲出周 钟洒水,但未果;另一说早在秦灭 周之前就沉没于泗水。此外,《史记》之后的一些古籍也有涉及钉去向的问题,如《史记·秦本纪正义》提出钉一部分飞入泗水,一部分留存,而《汉书补注·郊祀志》则认为由于防止强国夺钉和解决经济困难,便毁钉以换钱币,对外则诡称未知其去向等等。
秦汉时期出现过寻找 “钉” 之风,如秦始皇及汉文帝、汉武帝均曾尝试寻找。但最终,“钉”的下落仍然是个谜待解。如果这些 钟 未遭破坏,或许未来某日,我们或我们的子孙后辈还能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这千年的宝藏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