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太子太师兼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时

李时(公元1471—1538年),字宗易,号序庵。鄚州南关人。生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人邑庠生。

八年(公元1495年)中举人,十五年(公元1502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常馆,为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

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历任侍读,右谕德。正德十六年春,皇帝朱厚照崩。因其无嗣,在讨论由谁继位时,李时首倡“兄终弟继之议”,被孝慈皇太后及大学士杨迁和采纳,决定由兴献王长子朱厚聪继承皇位,继位后改年号为嘉靖。他的继位,李时有拥戴之功。 历史大全网

嘉靖帝登基后,对李时“甚嘉之”,立即提升他为讲官,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又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晋升礼部尚书。嘉靖皇帝不满于前朝旧的典礼制度,想裁定修改,所建立的各种典礼制度,多出李时之手。嘉靖皇帝喜欢李时的谦虚、谨慎、恭顺,赐给他一枚银章,上镌“忠敏安慎”四字,让他用来密封重要的奏疏。近臣们见到盖有这种印章的奏疏必须随时呈报,不得耽搁。

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五月到十年(公元1531年)三月,李时受命主持分别在北京的南、北、东、西四郊建天、地、日、月四坛。四座郊坛建成后,皇帝对李时进行封赏,授予他太子太保的职衔。嘉靖十年八月,主管议礼的阁臣桂萼病卒。九月,皇帝命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李时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成为内阁重臣。当时阁臣只有翟銮和李时。李时入阁虽晚,但由于他有太子太保的尊衔,地位反而高于翟銮。不过翟銮处事谨慎,与世无争,二人相处较好。此后,皇帝经常召见李时,咨询或谋划政务。

嘉靖十二年(公元1753年),阁臣中只剩下李时一人。他素来宽平,此时更加安静。皇帝经常在便殿召李时咨询,虽无大的匡扶朝廷论策,但他的议论忠厚,朝廷众臣均称其贤。一次,李时陪同嘉靖帝去(昌平)拜谒皇陵,途经沙河暂住,李时与皇帝在御帐中彻夜长谈,议论历朝训录。谈话中皇帝再三对他鼓励慰劳,并说:“卿侍从颇劳,后有语可立对。”到陵寝、见周围百姓很少,箫条冷落。嘉靖皇帝悲怆地说:“七陵在此,宜加守护。”李时对答:“若于昌平增一总兵,可南卫京师,北护陵寝。”回朝后,皇帝让大臣讨论李时建议。最后决定在沙河筑巩华城,派兵驻守。李时虽总揽朝纲,但他处世宽平仁厚,凡事以安定为本,对己严而对人宽,使朝廷众臣相互团结、尽心效力。嘉靖帝对他也愈加信赖,凡有所请,如祭祀圣祠、确定储位(立太子)等事关国体的大事,都予依从。李时因而也一次次得到升迁。先加少傅衔,又晋封太子太师,兼任吏部尚书,最后升华盖殿大学士。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李时奉命回籍探望,了解民情,做了几件有益于地方的事。

第一件是督促新任知县王齐修篡了任丘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县志。

第二件是鼓励知县王齐开挖镜河,并捐重资帮助施工。完工后,李时很高兴,写《镜河记》一篇以记此事。

第三件事是修建“珍谟书院”和“珍谟亭”。李时回乡探亲,在县城内买了一块地,利用皇帝历年所赐银两,自行投资建造一所书院,内建一亭,收藏嘉靖皇帝历年赐给他的书信和墨宝。他还上书皇帝,请求为亭、院赐名。珍谟书院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八月动工修建,十四年九月落成,院址在城西北角的“书院街”,占地20余亩。珍谟书院不仅为任丘培养了众多人才,也是当时任丘的著名景观。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十二月,李时病逝,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为太傅,谥号文康。谕祭九坛,赐葬礼。葬于孝义山莹。

下载本文zip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