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结果如同天上的北斗指引着后世的方向

在955年5月,后周世宗柴荣发起了对后蜀的军事行动,这场战役被称为后周攻打后蜀之战。经过数月的激烈战斗,直到956年1月,后周才攻克凤州,并俘虏了五千名将士以及威武节度使王环和都监赵延溥等人。赵延溥因绝食而死,此举震惊了整个蜀国。

尽管形势大好,但柴荣并未继续对后蜀进行攻击,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他下令废止所有不必要的税收和徭役,对四州民众表示宽容。此外,他还特赦了所有俘虏的士兵,让他们自己决定留下或离开。

显德三年六月,柴荣任命征讨后蜀有功的人物王景为秦州节度使,并让他负责防御党项和后蜀。这一时期,是五代十国时代中一个难得的贤明君主,即位初年的雄心勃勃于统一天下的宏伟愿景,在内政改革、精兵强将同时推行武力开边。

在推进这些政策时,柴荣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并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在外部方面,他提出了《平边策》,这是一篇深入探讨唐朝以来中原疆土萎缩问题及规划对外用兵方略的奇文。这个计划建议先从南唐江北地区开始夺取土地,然后顺利扩展至江南,再传檄而定岭南巴蜀,不需动用武力。而最后一步则是降服河东北汉。

然而,尽管有这样的长远计划,但实际上柴荣并没有完全遵循《平边策》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其用兵策略。在面临来自四面的敌人——西向后的蜀、北向契丹与北汉、南向南唐,以及幽燕之地——他必须确保中原安全,以关中的稳定作为基础来巩固统治,从而确保西线防御带牢固可靠。

此外,由于淮河地区物产丰富且交通便利,因此成为补给粮仓,而淮水上的军事要冲则形成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因此,对于面临着来自各个方向压力的情况下,柴荣选择冬季发起对南唐战争,这样的时机更适合北方骑兵和步兵活动,同时也能避免夏秋季节水运受限的问题。

总结来说,如果全力以赴打击后蜀,那么可能会遭到其他国家背后的插刀客,这会导致大梁陷入危险局面。但是在巩固西线之后,柴荣转而目标瞄准真正弱点——即南唐,为的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帝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