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中的夺门之变背后明朝为何会走向这一悲剧是不是隐藏着权力斗争的深层次隐秘

朱祁钰,明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从1449年九月到1457年正月,总共七年。历史上的君主们通常会选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但对于明代宗来说,这一事务并非轻易可行。在他即位之前,他的哥哥明英宗已经被瓦剌人掳走,而明英宗的儿子、明代宗的侄子朱见深,被公认为太子。这让明代宗感到不满,为何自己要为他人忙碌?然而,更换储君不是小事,要想有合理由头,就需要有人提出建议。

这时,有个名叫王诚的大太监看出他的心思,提议只要能控制内阁,那么事情就容易解决了。于是,明代宗大赏阁臣,以期他们能提出更换太子的建议。但尽管接受了赏赐,大臣们却没有人敢于提出上奏。由于在臣下的眼中,明代宗只是一个临时顶替的人,将来还可能要将皇位归还给明英宗一脉,所以没有人敢冒险。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一名因罪入狱的云南都指挥使为了保命而向朝廷呈上了请求易储的奏章。这下好了,虽然明代宗感叹“忠臣在万里之外”,但还是命令人们去讨论此事。不过,没有任何决定,因为大臣们都不愿意表态。

司礼监兴安看到这一情况,便拿出了准备好的易储奏疏,让大臣们签字,并表示:“此事今不可已,不肯者不用签名,还有何迟疑?”随后,有91个文武高级官员纷纷签署支持变更储君。这样一来,即便是程序上也可以继续推进。此后, 明代宗迅速安排礼部处理具体事宜,并宣布新东宫官属班子的成员。而从《景泰实录》记载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同意或反对易储的人,都得到了加官晋爵和其他好处。

最终,在景泰三年五月初二日, 明代宗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将其改封为沂王,同时册立自己的儿子为新的太子,从而顺利完成了东宫易储。此举,对文武百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荣幸,他们都收到了奖金;甚至内阁大臣也不例外,都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赏赐。在这段时间里,只有两个人——失势后的朱见深父子二人——未能分享这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