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古语警示:物品间的欺软怕硬故事
在古代,宋襄公曾经通知诸侯,让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继承君位。然而,当时有诸侯主张多事不如少事,让公子无亏做下去,有的则不敢得罪宋国,建议开个大会也无所谓。最终,大多数人把宋国的通知搁置一边。
到了开会之日,卫、曹、邾三个小国家带了点兵车来到。宋襄公带领着四国的兵车前往齐国。当时齐国的大臣高虎、国仲懿等全是没有脊梁骨的人,他们原本支持立公子无亏为太子,但一看四方大军压境,就改口说公子昭本应为太子。他们杀了公子无亏和竖刁,将易牙赶走,并投降了宋国,以此迎接公子昭即位,即成为齐孝公。
四方诸侯完成任务后获得一些谢礼,便退兵而去。这样,宋襄 公就踏上了霸主的第一步。他第二步计划要会合诸侯,以继承齐桓 公的事业。但他又担心大国家不理睬他,所以先约了一些小国家,如曹、邾、滕和薛,这样形成了一种“三十六计”的策略:“棒头出孝子”,即用小力量来震慑大力量。
当时楚成王已经与其他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对这个策略感到好奇。他同意让宋襄 公首次提出会盟,但要求通过三年的时间再举行。这被视为一种威胁,因为它意味着楚成 王并不愿意轻易接受外界提出的任何要求。在这之后,楚成王决定亲自率领他的军队加入联军,而不是只是派遣使者,这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关系。
最终,在一个名为鹿土的地方,与各路诸侯举行了一次会议,但并未能达成预期效果。此事件显示出尽管有历史上的成语可以作为指导,比如“欺软怕硬”,但实际操作中仍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来处理复杂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各路领导人的态度和行动展现出了古代政治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