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31年11月16日,普鲁士王国的一位著名将军因患霍乱病去世,但他的名字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那个人的名字是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他是世界知名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的作者。
克劳塞维茨出生于1780年,是一个税务官家庭的成员。他自小对军事充满热情,早在12岁时就加入了普鲁士军队,并在13岁的时候便踏上了与法国作战的战场。在不久后,他晋升为少尉。1801年,他进入柏林陆军大学深造,在那里他刻苦学习、勤奋思考,并获得了校长沙恩霍尔斯特将军的赏识。
毕业后,克劳塞维茨被推荐到奥古斯特亲王的部队担任副官。当时,反法同盟各国与拿破仑的法国大力征战。1806年的耶拿和奥尔施塔特两场战斗中,普鲁士大败,他也因此被俘。但是在1812年的释放后,他意识到了当时现有的军事制度无法适应近代战争,因此积极参与了普鲁士军队改革工作。
1810年,克劳塞维茨成为柏林陆军大学教官。在此期间,他撰写了《軍事訓練概論》等著作,并教授普鲁士王太子关于軍事课程。在1812年,因国家政策导致他辞去了教职并投身反抗拿破仑战争中。他最终回到普魯士軍隊並開始研究戰爭理論;至1818年擔任柏林軍官學校校長並晉升為將軍,這一年他38歲;後來致力於軍事理論與戰爭史研究,並著書立說。
法国大革命及之后多次战争,以及19世纪初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对于克劳塞维茨形成世界观和军事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他对法国大革命持有批判态度,但同时也认识到了这场冲突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并对封建主义式的传统思想进行了尖锐抨击。
然而,由于其观点受到资产阶级、中庸思想、民族主义和部分程度上的民粹主义所影响,使得他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德国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之上。他以这种唯心主义哲学为指导,在资产阶级科学领域首次分析了战争及其相关现象之间相互联系与发展关系。此外,还包括研究1566-1815间发生过130余次战争及其他历史事件,如荷兰独立斗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时代以及路易十四时代等,以撰写大量历史资料作为依据。这体现在其主要作品《战争论》中,该书结论指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并且认为它具有不可避免的一些特性,同时强调通过剑来解决问题,但并不因此忽视其规律性的思考方式。
对于这些见解,即使列宁给予高度评价,这种唯心主义仍然没有揭示出社会发展动力的阶级斗争本质,也没有明确地阐述侵略或正义性方面的问题。而且由于缺乏揭示社会内在矛盾(如经济结构、社会制度以及阶级斗争)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所以他的具体分析往往割裂开来,不够全面,从而限制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尽管如此,《 Warfare of Nations》(即《War and Peace》)中的许多原则都是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将尽可能多的人员集中到关键方向发挥作用,使行动迅速有效利用既得成果。此外,它还强调精神因素对于胜利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对现代战术理论贡献之一。然而,由于未能弄清精神力量真正来源(即民众),因此不能准确理解精神因素真正起源的地方。这意味着虽然个人领导者很重要但他们必须站在人民一边才能取得成功。而这个洞察力还是可以从更广泛层面——即整个社会——看待,因为这是决定性的要素,而不是仅仅由个别领袖决定。但总体来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这导致了一种错误推断,即领导者的决策是决定性的,而不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意志或行为造成结果改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