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10大禁地中谁能称得上是军事理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

在1831年11月16日,普鲁士王国的一位著名将军因患霍乱病去世,但他的名字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他便是军事理论领域的杰出贡献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克劳塞维茨于1780年生于一个税务官家庭,从小对军事充满热情,12岁就参加了普鲁士军队,并在13岁时参与了与法国的战争。

1801年,他进入柏林陆军大学深造,在那里他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能力和勤奋精神,获得了校长沙恩霍尔斯特将军的赏识。毕业后,他被推荐到奥古斯特亲王部队担任副官。在反法同盟各国与拿破仑的大战中,他曾两次参加耶拿战役和奥尔施塔特战役,但最终因大败被俘。

返回国内后,克劳塞维茨深感传统的军事制度无法适应近代战争,因而积极推动改革。他还在柏林陆军大学担任教职期间编写《軍事訓練概論》等著作,并教授普鲁士王太子,以备未来执掌国家之需。1812年,由于政治原因辞去了教职投身抗击拿破仑战争,最终重返普鲁士,将其作为一名研究者专注于战争理论研究。

法国大革命、历次拿破仑战争以及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解放运动,对克劳塞维茨世界观和其对战争理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虽然批评法国大革命,但也清晰地认识到了这场变革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它对封建主义传统所做出的尖锐批判。

然而,其思想中存在资产阶级保守性的色彩,与进步思想相结合,却又融入有民族主义和强调君主制观念,这些都体现在其基于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分析上。在撰写大量历史案例研究,如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战争等之后,其主要成就是撰写了一部关于现代 warfare 的经典作品——《论战》。

《论战》的核心结论是:"warfare is an instrument of policy; the object of war is not to destroy, but to conquer." 对此,列宁给予高度评价。而尽管克劳塞维茨对于国家利益进行思考,没有意识到社会发展力量来自阶级斗争,因此他的理论没有揭示出侵略或正义性问题,也未能阐明经济、社会制度与阶级斗争之间关系。此外,他认为每个时代应有特定的warfare,而忽视了解决这一点需要新的社会条件及社会关系改变。同时他否定规律性存在,并断言warfare 是偶然性充分领域,是不确定性的领域。这使得他成为西方首个提出了交战原则的人物,比如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兵力发挥突然性的优势有效利用既得胜利。此外他的精神力量分析也为他留下重要贡献,即指出精神力量至关重要,如统帅才能武德及民族精神。但由于过分夸张了统帅作用而未能认识到真正源泉来源于民众,因此不能完全认清这些精神因素真正根源所在。